中国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关键因素–志愿军军魂

 

从今天的国内外形势看,中国和美国之间发生战争哪怕是局部战争都似乎难以想象,但“今天”是“昨天”历史的延续和结果,没有“昨天”的那场抗美援朝战争,今天中美两国哪怕是表面上的相互尊重与合作也同样是难以想象的。
     从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至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在此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同联合国军亦即以美国为首的整个西方联军,在朝鲜展开了一场厮杀。一方是因连年战争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人民急需休养生息、军队基本上没有海空军、战士长期靠炒面果腹的中国,一方是GDP总量占全世界的80%以上,战争经验极为丰富、武器装备最为精良、后勤保障无比充裕的强大国家集团。当时世界各国没有人怀疑“中国出兵朝鲜是以卵击石”,可历史事实是,正是这场战争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军队找到了日夜狂逃的感觉,尝够了被追杀的滋味。志愿军甚至一度越过三八线,占领了汉城(今韩国首都首尔),令整个西方世界一片惊慌。朝鲜战争的结局是,出现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这是美国人的说法,其实,中国实现了出兵朝鲜的战略目的——把西方国家军队打回三八线以南,维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这一战略屏障的存在,使东北乃至整个中国大陆再不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犯。对此全世界至今是公认的,就连对这场战争持有偏见和批判态度的我国当代“精英”们也承认:“这在中国近代史上毕竟没有先例,当然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凝聚力与自信心。”这场战争的意义之重大,今天看来怎么评价都不为过,如果说毛泽东在新中国开国大典上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更多是一种宣示的话,那么抗美援朝战争后,中国人在全世界人的心目中真正站起来了,真可谓一战定乾坤。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将越来越清晰地看到,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大国地位的奠基之战”,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战,事实上也是中国崛起之战。
    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战争双方都不愿过多地公开提及这场战争,主要当事方美国甚至有意“遗忘”,但双方其实都在暗中深入研究这场战争中的经验教训,有关书籍、文章、评论等早已浩如烟海。从武器装备上看双方不能相提并论,特别是关键的战争初期中国差远了;从战略战术上看中国也并不十分高明,何况美国还很快找到了反制的有效对策;从兵员军事素质看,中国其实也“技不如人”,那么中国为什么能赢得这场实力相差那么悬殊的战争呢?多年来,本人也注意收集阅读战争双方的相关出版物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和思考,恰恰是敌方一些研究结果帮助我认识到了一些事情的本质,特别是威廉•曼彻斯特撰写的被称为美国国书的《光荣与梦想》,朝鲜战争联合国军司令美国将军M.B.李奇微的《朝鲜战争》等。综合起来看,中国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关键因素如下:
    首先,志愿军指战员具有压倒敌人的勇气。勇气是建立在对敌人的蔑视和必胜信念基础上的无畏气概,没有勇气的军队是不堪一击的。曾记否,中国人因缺乏勇气,在鸦片战争中败于人数不多的英国军队,从此中国开始衰落,受尽西方列强的凌辱;因缺乏勇气,中国庞大的北洋舰队还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而日本舰艇竟一艘未沉。甲午战争的惨败使一切灾难性后果蔓延、扩展。空前的、天文数字般的巨额赔款和台湾等地的割让,不但使中国国力元气大伤,还使中国人自信心丧失殆尽,完全失去了勇气,民族自卑被深深植入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支那人’彻底变成了一种污辱性称号。甲午战争后还出现了仅2000人的八国联军,未等后续部队到达就敢面对十数万清军“围追堵截”,从天津租界向中国首都北京攻击前进的“咄咄怪事”,这种“怪事”一直延续到抗日战争初期,没有勇气的中国人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但鸦片战争110年后的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却具有非凡的勇气,推翻三座大山后的中国人民也都“天不怕、地不怕”,有着无所畏惧的精神和气概。我们暂且不论产生这种勇气是由全新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所激发,还是受其他朴素的或者非理性的热情使然。客观地说,单就中国人此时的勇气来讲,远远超出了西方列强。具有“超强”勇气的人能够发挥出“超强”的力量,乾坤便被抗美援朝战争前线的志愿军指战员们扭转,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节节败退,在第二次战役中美国军队甚至创下了一周内败退250公里的纪录,这令整个西方世界愕然,第一任联合国军司令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也因此“下课”。继任者美国将军李奇微在高倍望远镜中看到志愿军战士在拦阻射击的炮火中像浪涛一样冲锋时,只是意识到遇上了“不同寻常的敌手”,但当接到报告说,一支人数不多的志愿军部队排着整齐的队伍,乘着夜色从容走上一座火网密布的大桥,接近河对岸的美军营地,还向桥上哨兵打招呼使美军误认为是其盟军南朝鲜部队并获准通过,结果美军营部遭到劈头盖脸一顿猛打,美军官兵抱头鼠窜,“my God!”声喊成一片。这时李奇微惊呆了,他真正意识到美国赢得朝鲜战争是不可能的了。作为职业军人他非常清楚,在现实中演出这种好莱坞大片中才有的故事,不但需要自信和智慧,而且需要对敌手的极度蔑视,更要有无比的勇气,此等“作为”是战争艺术的最高峰。而类似战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屡见不鲜,主动寻歼敌人是志愿军指战员的一贯作为,使美军惶惶不可终日,以致美国舆论都曾在一片悲观的气氛中嘲笑道:“麦克阿瑟被朝鲜山坡上枯萎的狗尾草吓得发抖”。
    尤其令敌人难以招架的是,志愿军不断实施的近战、夜战、肉搏战等最具勇气的战法,不但使联合国军强大的海空军力量和其他重武器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也猛烈冲撞着所有敌军的心理防线,美军士兵精神崩溃、呼天喊地、抱头鼠窜的情景不断出现。日本陆军自卫队干部学校教科书《作战理论入门》中也说:“对中国军队来说,云山战役是与美军的初次交战,尽管对美军的战术特点和作战能力并不十分了解,还是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忠实地执行了毛泽东的十大军事原则,对孤立分散的美军集中了绝对优势的兵力进行包围,并积极勇敢地实施了夜间白刃战。” 毫无疑问,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领导集体出兵朝鲜的决策勇气和意志,特别是志愿军指战员在朝鲜战场上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视作“纸老虎”的战争勇气,是赢得朝鲜战争的根本原因。
    其次,志愿军指战员具有令敌胆寒的杀气。“杀气”在中华文化中常含贬义,如汉语词典就把“杀气”释为“凶狠恶煞的形象”,把“杀气腾腾”释为“凶恶的气势”、“形容充满了要杀人的凶狠气势”等。殊不知这世界上根本没有温文尔雅的战争,战场上一旦两军开打,那就是杀气腾腾、杀声震天,而战争的本质要求就是快速、高效、大规模地杀伤敌人。在战场上杀气是伴随勇气而生,故古人云:“勇,天下之凶德也”,敌人不怕顽强的对手,但畏惧凶狠的敌人。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搏杀,战场上不可能也不能有任何仁慈、恻隐之心,否则会使自己或自己的战友死于非命,这是战争的特有规律。其实,当代国内外军人把脸抹黑或涂上一道道深色油彩不仅是为了伪装,更重要的是使自己看上去充满杀气,以威慑敌人。我国著名军史研究者、作家王树生在其以纪实性著称的《远东朝鲜战争》一书中记载了这样的战例:
    半夜时分,中国志愿军的一支分队到达云山以南15公里的公路口,截住了一队从云山逃出的美军坦克车队。在惨烈的混战中,中国士兵赵顺山、于世雄和田有福各自和美军士兵扭打在一起。“那个美国兵很高,很胖,搞不清他是司机、军官还是机枪兵”,赵顺山回忆道。无法知道第一次和一个外国人进行肉搏的赵顺山在殊死的肉搏战中是什么感觉,就在脸对脸的瞬间,在火光激烈的抖动中,赵顺山看见“他的眼珠是黄绿色的”。扭打中,美国兵掏出了手枪,可赵顺山腾不出手来制止,于是他就喊:“于世雄!快帮我把这家伙的手枪抢过来!”于世雄听见了,腾出一只手打掉了那个美国兵的手枪。就在这时,与于世雄抱在一起的那个美国兵掏出手枪趁机向于世雄的腹部开了枪。愤怒之极的赵顺山发现了美国人身上插着的洋镐,于是他拔出来,向被自己压在身下的美国兵的头上砸下去。在美国兵惨厉的叫声中,于世雄身上的那个美国人崩溃了,他愣愣地站起来,双手抱头就跑,但是他被受了伤的于世雄紧紧地抱住了腿。赵顺山说:“我的动作更快,八寸长的洋镐已经举起来,敌人用两手抱住脑袋也救不了他。我的洋镐穿过他的手背,整个刨进他的脑袋里。”“恶战结束了,”赵顺山回忆道,“于世雄和田有福都躺在工事旁边,他们已经昏迷了。我跪在于世雄身边,他的左手还紧紧地握着敌人的手枪,牙齿咬得紧紧的,我擦着他身上的血迹,在他的肚子上找到手枪弹的伤口。我心里非常难过,他是为了我而受伤的。田有福躺在于世雄旁边,他的右腿已经断了,整个裤腿被鲜血染红,他是在肉搏之前就负伤的,可是当敌人扑上来时,他仍然用仅有的一条腿跳起来抱住敌人,一直拖到我刨死敌人为止。”“这就是我的出国第一仗。这一仗我真正试了试美国人的斤两,所谓的‘王牌’不过如此,胜利永远是我们的。”
    这一战例描述的情形极其凶险、残酷,志愿军战士的杀气也可见一斑,普通人根本无法承受这种情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正是志愿军指战员的冲天杀气使敌人丧胆。再如第五次战役中,当英国王牌部队“格洛斯特营”与我志愿军某部在一个叫雪马里的地方交火时,我志愿军战士刘光子只身咆哮着冲向敌阵,表现出对敌人切齿的恨,就像凶神一样出现在敌人面前,并果断、准确地击毙试图抗拒着,吓得63名英军向他一人缴械,创下朝鲜战争中的俘敌的奇迹!事后就连斯大林都曾兴致勃勃地问他:你怎么一次抓到这么多英国兵?
    第三,中国领导人具有气吞山河的霸气。在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抗日战争初期之前的几乎所有对外战争中,中国当权者怕战、避战、求和、乞和的态度和作法,曾使列强在中国如入无人之境,也给世界留下无数笑柄。但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领导人表现出的霸气则让美国等西方国家领导人连大气都不敢喘。在第二次战役后,一贯傲慢的美国人破天荒提出“先停火,后谈判”,毛泽东认为这是“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决定突破“三八线”,发起第三次进攻战役。周恩来也拒绝了一些国家代表提出的“先实现停火后实行停战”的建议。更让美国人惊慌的是周恩来说,“将永远抹去三八线这一政治地理的界线”。当时的世界由此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态度空前强硬。中国军队在朝鲜参战的政治目的是新中国的国际地位的确立以及台湾问题的解决和整个亚洲局势的稳定。中国共产党人威胁的信号十分明确,三八线这条人为的界线在中国军队的眼里根本不存在,只要中国军队愿意,可以一直战斗到把美军和联合国军赶下日本海。毛泽东后来甚至还说道:“我们是要和平的,但是,只要美帝国主义一天不放弃它那种横蛮无理的要求和扩大侵略的阴谋,中国人民的决心就是只有同朝鲜人民一起,一直战斗下去。这不是因为我们好战,我们愿意立即停战,剩下的问题待将来去解决。但美帝国主义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好罢,就打下去,美帝国主义愿意打多少年,我们也就准备跟他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国主义愿意罢手的时候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胜利的时候为止。”
    在联合国的大会上,中国代表伍修权面对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和蒋介石政权的代表蒋廷献发言道:“我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命,代表全中国人民,来这里控诉美国政府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的非法犯罪行为。”他阐述的观点措辞尖锐而华丽:朝鲜内战是美国制造的,朝鲜内战在任何意义上都不能成为美国武装侵略台湾的理由和借口。能不能设想因为西班牙内战,意大利就有权占领法国的科西嘉呢?能不能设想,因为墨西哥内战,英国就有权占领美国的佛罗里达?这是毫无道理的,不能设想的。其实,美国政府武装侵略台湾的政策,正像其侵略朝鲜的政策一样,早在朝鲜内战被美国制造之前就已决定了。美国政府武装侵略我国领土台湾和扩大侵略朝鲜战争,千百倍地加强了全中国人民对美帝国主义的仇恨和愤慨。全中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海外华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工商业家,对于美国政府这一侵略行径的千千万万的抗议,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可遏止的愤怒。中国人民是爱护和平的,但美帝国主义如果以为这是中国人民的软弱,那就大错特错了。中国人民从不、也永远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不管美国政府采取任何军事阻挠,也不管它盗用什么样的联合国的名义,中国人民决心从美国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和一切属于中国的领土。这些言论何等的霸气,何等的正义凌然,甚至回答了今天的人们也感到不解或困惑的一些重大原则问题,也充分反映了中国领导人的战争决心和意志,令人荡气回肠,也令敌人胆战心惊。
    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为什么具有无以伦比的勇气和献身精神,还是日本陆军自卫队干部学校教科书《作战理论入门》中说得好,故作为本文的结束语:“好像对美军炽烈的火网毫不在意似的,第一波倒下,第二波就跨过尸体前进,还有第三波和第四波继续前进。他们不怕死,坚持战斗到最后一个人的意志,仿佛是些殉教者。他们对面的美军官兵也在惊叹其勇敢的同时,感到非常害怕。这支军队的这种勇敢战斗精神和坚忍性,到底来源于什么?那大概不单纯是强制和命令。可能是因为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帝国主义的憎恶,坚信现在进行的这次战争是“正义战争”,这些都渗透到了这支军队官兵的心灵深处,不,已渗透到了他们的骨髓之中。”

 为什么志愿军有如此的勇气?

以农民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志愿军,经历了土地革命,从被压迫的生活中获得了土地,拥有了一份自己的财产,激发了广大志愿军士兵保卫家园的精神动力。

那时的志愿军拥有着这片土地,祖国的土地养育了他们,他们深深热爱着自己的家,

一句“保家卫国” 可以让作为农民的他们参军,让他们拥有无比的决心和勇气捍卫祖国。

思古观今

再一次爆发对外强敌的战争………

农民工和农民们、多元的有产阶级们的儿女组成的军队,他们的力量源泉是什么呢?